《双探》推荐同类型的国产电视剧

《双探》同主演作品

剧情/介绍

《双探》是属于国产电视剧类型,演员主要是段奕宏大鹏曾美慧孜郑楚一张国强邢佳栋刘威葳刘亦然申琦张林衣云鹤冯兵董博朱梓瑜程禹森魏震李乃文陈明昊高峰周铁朱辉赵芮,主要剧情/介绍/评论

不管喜欢不喜欢,以下事实已经不容置疑:在故事发生空间的意义上,东北三省,已经是中国影视行业的战略根据地,是各种生猛犯罪故事的温床(有时候也是冰棺),是蕴含着工业时代风起云涌大变化的塑料大棚。尤其是犯罪类型片,好像不整去东北都不好意思,如果不在东北那旮旯犯罪,那就是犯规。好吧,调侃归调侃,这几年东北叙事的井喷式爆发是有其内在逻辑的。犯罪片在东北拍,不仅是那边的兄弟姐妹性格比较虎、真实案例确实多,还有一个重要的审美考虑:东北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破败的工业痕迹、多少已经符号化的人物(口音)形象,为导演发挥创作风格提供了先天性优势。

所以我们讨论《双探》,必须放在影视剧中东北叙事的大语境下来谈,尤其是这部剧的影像风格,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创作者的冲动:想在遍地开花、嘈杂拥挤的东北故事中闯出一条新路,开拓出一种比较富有新意的境地。看了前六集,先不讨论剧情了,这部剧给我最直接、最深切的感受是:陌生化与距离感。这部犯罪悬疑剧虽然还是选择了以东北为主要故事空间,虽然还是选择了以密林雪原为主要的动作场景——这在近几年的影视剧中并不算稀罕——但特别的是,剧中的地理环境、视觉景观、时代气息,依然让人觉得陌生。就我个人观感来说,这部剧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空间场景的设计,与故事气质与影像风格比较深入地融合在一起。

这部剧的色调是偏阴冷灰沉的,即便是故事开始的所在地北京,恍惚间也很难认定是当下的时空。如果不是经常出现的智能手机,光看胡同街景、人物着装,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末或本世纪初的状态,至少有二十年的时代间隔。尤其是剧中的人物装扮,是非常庸常的、老土的、与时代脱节的,我觉得这是导演有意为之的,不仅是为了突出角色的性格与生活状态,大概也是为了营造一种“视觉上的距离感”,让观众可以比较冷静、更加主动地进入故事。在这种视觉色调笼罩下的北京,根本不像一个国际大都市(除了胡同这些鲜明元素),全剧第一场高潮戏,在昌平废旧工厂里的逮捕行动,更加强化了这种距离感,到处都是破旧的、沉重的、冰冷的、偏九十年代的。

当故事空间转移到东北,这种陌生化和距离感更加强烈了——从陌生化的当代北京进入大雪覆盖的深山密林,这一转换,连仅有的人间烟火气也消失殆尽,直接转换到最原始荒野的自然状态。原始荒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野蛮和危险,意味着文明社会法律与规则的失效,意味着人将化为最残暴的野兽,这种环境,本身就蕴含了杀戮与死亡的意味。段奕宏饰演的李慧炎等三个北京警察一路追踪到双塔密林,本想偷袭恶人却反被恶人埋伏,这个情节恰恰象征着这种“文明与法律在蛮荒之地的挫折”,他们差点吃瘪,差点损兵折将,其中幸运的成分很大。那个林中小屋,成为蛮荒雪原中文明力量的庇护所。而林中的那个地窨子——就是杀手老白与被绑架的姑娘范晓媛躲避风雪的地方,算是一个弱化的林中小屋,依然破旧(几乎没有任何当代痕迹),但也保留了一丝文明的气息:老白对范晓媛心生同情,加以照顾。

之后李慧炎独自进入密林追凶,在雪原林海中举步维艰,几乎被冻死,在面临最原始的自然之力时,他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冥冥中他看到的那头熊,可以理解为真,也可以理解为假、理解为一个象征,这种影视作品中的象征符号并不罕见,这头熊,其实就是自然之力的象征,具体来说,是危险、疼痛与死亡的象征。在李慧炎被救下、众人进入双塔市区之前,我们一直沉浸在雪原林海的世界里,我们随角色一起,进入了一个远离文明社会的、远离霓虹灯的、远离智能手机的空间,不仅和前面发生在北京的情节产生巨大的反差,就是和我们熟悉的影视剧里的“东北景象”也形成反差——这个雪原林海,蛮荒得比较彻底,和都市街景割裂得比较彻底,就像是那种里面有雪花的水晶球,让观众一直留在这个球里,摇一摇,雪花飞舞,一层厚玻璃,和外界隔绝开来。

当李慧炎等人回到双塔市区后,这种陌生化与距离感依然在持续。首先是双塔市刑侦大队的所在地,很荒诞又很滑稽,是在文化宫,像是一个大剧场,空间空阔,暗含阴冷肃杀之气——所以办公室要生炉子,老化的暖气系统已经不足供暖了。再看那个老七的住处,依然是极其破败脏乱的;而老白所在的屠宰场,更是将这种视觉上的陌生化与距离感推到了极致,当然也更加象征化了——角色身份与性格与他身处的空间特征深度结合。

此外,剧中但凡出现那位亟需熊猫血续命的背后大佬,都是深红色的、昏暗的、压抑至极的色调,这就更加“表现主义”了,用光影来塑造凶残的人物、烘托危险的气氛。这个剧中的一系列场景,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情绪,是非常统一的。作为剧中最有当代痕迹的场景,自然是冰姐掌管的KTV了,在这里也发生了不少情节,但在灯红酒绿之后,立刻又转入废墟式场景了——抓捕巴尔斯、那海一段,在未完工的大楼里进行,这与昌平废旧工厂的段落在场景风格上形成了呼应。

说实话,不管是文学方面还是影视方面的东北叙事,迟早会饱和的——故事不会饱和,但观众的审美会饱和。工业没落(追忆国营大厂时代的荣光)、家道中落、窝囊酗酒、铤而走险、格斗复仇,这些东北叙事中的典型元素,不可能一直勾起观众的兴趣,将来的东北叙事,一定要另辟新径,不能只拿刺激的“事儿与动作”来吸引人,还得有更加深入的美学追求。把一个故事明明白白讲完就挺难了,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更难——有声有色,就是氛围,就是气质,具体到影视作品,就是影像风格与情绪。东北叙事已经面临困局了,这部剧在剧情设计上开拓了多少先不谈,至少在场景设计和风格营造方面,给出了不少新意。

极具“烟火气”和“侠气”的北京刑警李慧炎(段奕宏 饰),因一起绑架案来到东北边境小城双塔,机缘巧合下与前来寻找杀父仇人的冷面入殓师周游(大鹏 饰)相识。东北的冬天,大雪和黑夜似乎没有尽头,人类的理智渐渐让位于原始的本能。二人对真相的追寻将会把他们引向何方,他们又将为真相本身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从《双探》的预告片和前三集,大致可以总结出这样的故事框架。这个框架本身比较常见,算是犯罪故事的常客了。不过预告片和前三集一路看下来,这部剧故事的三要素:环境、人物和情节,还是有颇多可圈可点之处。

一、环境:文明的边疆
《双探》的首版预告片里,有一幕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条公路延伸向远方白雪皑皑的群山,路边是冻土和荒草,整个画面蒙着阴冷的青灰色滤镜,令人格外压抑。一辆拉着牲畜的货车呼啸而过,镜头定格在他经过的一块路碑上,萧瑟的口哨一般的音乐响起,只见路碑上写着:双塔(下面是朝鲜文翻译),1998。


这一幕很值得人回味,因为它充满了现代东北的文化符号:不仅仅是白雪、群山、冻土、荒草,还包括那块石碑。从这块石碑的式样看,它不是标准的中国公路里程碑,更像是某种剧情提示道具,告诉观众前面就是一座名为“双塔”的小城了。朝鲜文翻译暗示着这座虚拟的小城位于吉林,因为吉林有着最多的朝鲜族人口,和最长的中朝边境。“1998”大概指的是石碑所立年份,但这个年份同样也会勾起东北人一些独有的记忆。

这些细节让我觉得这个剧集对故事所处的环境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让这个故事有了比较坚实的社会基础。比起很多发生在辨不出东西南北、全员都讲普通话的城市的故事,这个发生在吉林边境小城的故事更让人信服。

预告片中这辆卡车向远方的群山驶去,给人一种感觉,仿佛这辆卡车已经来到了文明的边疆。东北某种程度上确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文明的边疆,天然适合发生这种又黑又冷的肃杀犯罪故事。不仅仅是因为东北天儿冷,更是因为它的历史与文化。预告片中还出现过的视觉效果非常出众的一幕:漆黑的街巷里,霓虹闪烁,一场群殴在霓虹间爆发。


这一幕被处理得有点赛博朋克式的颓废美,但它背后冰冷的社会现实是:在东北的支柱产业衰退以后,政府逐渐失能,基础设施随之瓦解,所以产生了漆黑的街巷;失业的工人们只能进入第三产业,所以遍地是闪烁的霓虹;政府失能同样吸引了其他权力形态填补其空白,导致了社会治安动荡。

我相信,接下来的故事,一定会对这样的社会环境做更多探讨。

二、人物:殊途与同归
如果说《双探》故事环境的设置有一点文学性、社会性在里面,那么这一故事的其他两要素——人物和情节——的设置,则更多是出于娱乐性的考虑,这也保证了这部剧是“好看”的。

《双探》是典型的双男主设置:

先登场的男主是北京刑警李慧炎,这个人物是典型的外圆内方,表面上看似没个正形,但实际上内心正义感十足,有自己的生活智慧。平日里他借同事钱不还、挖沟坑邻居的缺德事儿没少干,但遇到案子却是死了也要破,而且坚决不收家属的“好处费”。这就是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吧

京城刑警李慧炎(段奕宏饰)因一起绑架案,来到东北小城双塔,机缘巧合下,与前来寻找父亲被杀真相的入殓师周游(大鹏饰)相识。二人意外卷入一宗横跨三十年的恩怨纠葛……夜幕收起,白日笼罩。在一座矗立北方的冻土之城,十二个日夜,向观众揭示一个关于人性的秘密。“双探”于冰冻之寒下的人性涅槃重生……